7月18日,在由Randam Capital主辦的Polkadot中國行北京站上,Dr Gavin Wood進行了分享,他介紹了Polkadot的整體規劃,分為5個版本的迭代,
7月18日,在由Randam Capital主辦的Polkadot中國行北京站上,Dr.Gavin Wood進行了分享,他介紹了Polkadot的整體規劃,分為5個版本的迭代,預計需要2年時間。他還介紹了在交易權重、交易可擴展性、眾籌平行鏈、鏈上治理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并對即將上線的Kusama進行了介紹。
巴比特結合現場PPT對要點進行了整理,但由于Gavin的分享非常艱深,很難理解字面之下的含義。因此巴比特特別邀請Cdot CTO John博士進行了“注釋”。Cdot作為Polkadot中國社區的共建者,計劃為中國Polkadot平行鏈提供中繼服務,在明年年底提供100個插槽給中國開發生態。
整體規劃
Gavin用東亞文化的“Wood(木)、Earth(土)、Water(水)、Fire(火)、Metal(金)”來表示未來5個版本的迭代。
首先是最初上線的“木”版本,作為啟動階段,會為系統提供最基本的審計、可靠和安全。
小編爆料:
經有心人提醒,Polkadot上線的第一個版本“Wood”正好和Gavin Wood的last name一樣,或許這是屬于程序員的浪漫和儀式感吧。昨天Gavin演講時,手上一只拿著一瓶啤酒,娓娓道來,主持小姐姐說“Gavin更像是一個詩人,在展示一件藝術品。”
其次是“土”版本,強調的是穩固性,具體技術模塊包括Hermit relay-chain(隱繼鏈)、Grand oracles(預言機)、Babe VDF,這部分圍繞著治理,以及構建更好的公投體系。
Dr.John:
隱繼鏈的核心思想是要把和中繼鏈核心功能無關的所有功能都轉移出中繼鏈。中繼鏈的主要功能其實就是記錄平行鏈的區塊頭,保障跨鏈消息送達以及為釣魚人等提供舉報便利。把其他功能移出中繼鏈可以保證這些功能更好的被實施。而賬戶、治理和質押等重要模塊會分別以系統級的平行鏈接入中繼鏈中。
在隱繼鏈實現后,如果要進行DOT的轉賬,那么不能直接向中繼鏈去提交這個申請,而是需要(不排除通過跨鏈消息)調用賬戶平行鏈。由于DOT轉賬會全部由賬戶平行鏈處理,吞吐量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接下來是“水”版本,強調的是交互性,包括Spree(可信蟲洞)、Bridges(橋)、Standards(標準),使我們的平行鏈能夠進行交互,而不需要信任彼此。Bridges將現有的無法兼容Polkadot協議的區塊鏈,連接到Polkadot網絡里。
再接著是“火”版本,我們要做的是優化,包括Transaction parallelism(交易并行化)、 Wasm AOT compilation (WASM預編譯),使系統更高效,由于交易進行平行化,會有2-5倍的速度優化,這是通過吞吐量來實現的。而預編譯能夠提高Wasm的運行效率。
Dr.John:
我們知道Substrate鏈的運行時(可以簡單理解為節點邏輯)分為鏈上Wasm版本和原生版本:當鏈上Wasm的版本和原生版本一致時,就會使用原生版本。這樣的設計在有利于網絡進行鏈上升級的同時提高了效率。不過由于當前的鏈上Wasm使用的是解釋器,運行效率比較低。而預編譯技術可以使得鏈上Wasm能夠以更接近原生代碼的速度被運行,因此極大地提高了還沒來得及升級到最新版本的Substrate節點。
最后一個就是“金”版本,特點是深度可擴展性,通過Nested relay-chains (嵌套中繼鏈),也就是說每一個平行鏈都可以變成中繼鏈,這樣的中繼鏈就會主持其他的一些平行鏈,整個體系不斷向下擴張。從技術上來講,它走得比較遠,從經濟性來講,它不需要有自己的token,而是使用Polkadot的token,通過頂層驗證可以保證安全。這沒那么容易做到,我們有一些方法,但還需要時間的檢驗,所以還不能完全給大家展示出來。
小編爆料:
現場有觀眾打斷了Gavin,詢問他“deadline”,Gavin思考了很久,說每個階段的時間其實很難預估,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他們會努力去做,整個過程大概需要2年的時間。
最新進展
第一個要點是交易權重:Polkadot和基于substrate開發的項目中,我們可以靈活的為交易接?設定權重標簽,確保精確的使用區塊的資源。我們可以決定大概有多少資源有效的進行使用,來確保交易的進行。大部分的應用都不需要智能合約,只要它的商業邏輯可以運營就行。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有超前的意識進行預測,會有多少資源用來進行交易,從而做好這樣一個平衡。它是一個動態的資源決定的程序。如果你的交易接口更加復雜,可以自行實現權重邏輯。
Dr.John:
以太坊交易的資源消耗(gas費用)計算是動態的:每一個指令都會有相對應的費用。比如說在跑智能合約的時候,遇到一個加法那就加上加法的費用,遇到一個變量存儲就加上變量存儲的費用。總的費用是所有步驟費用之和。但在Substrate開發的鏈中,因為所有的業務邏輯都不是由普通用戶決定的(決定者是開發者或者治理委員會),所以完全可以預先對每種操作所消耗的資源做出預估,然后利用交易權重直接標出費用。
比如說如果是一個加密貓的鏈,那么我們就可以直接設定買貓這個操作,不管其實際跑了哪些代碼,都收取某一個統一的費用。也就是說,使用交易權重后,我們采用的是靜態計費。
第二個要點是交易可擴展性:區塊鏈上的邏輯往往就決定了我們交易的性質。我們可以為鏈上交易增加任意邏輯,可以創建你自己的擴展。擴展是存在在模塊中的,可以使用模塊的狀態。
第三個要點是眾籌平行鏈:可以讓Polkadot社區資助你的平行鏈,允許無需授權的眾籌,可以使用這些眾籌和拍賣對平行鏈出價。成功競標的token會被鎖定到平行鏈,平行鏈可以通過所有信息計算出的默克爾根識別這些眾籌。如果沒有拍賣到,或者插槽使用結束之后,這些資金將會被退回,所以對于投資者是沒有風險的。
Dr.John:
這個功能其實是要是幫助平行鏈能夠通過支持者籌集DOT參加平行鏈插槽競拍。但也需要保障支持者的利益。其中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平行鏈在眾籌開始前就需要確定自己運行時邏輯(可以理解為業務邏輯)。開始眾籌之后,如果眾籌成功,中繼鏈會確保平行鏈確實是以當時的業務邏輯接入。這樣可以防止項目方損害支持者的利益。
第四個要點是鏈上治理,這里包含Collective(利益群體)和Technical Committee(技術委員會)。Collective是個標準化的、即插即用的組件,允許以任意成員關系方式組建利益群體進行鏈上治理。鏈上治理可能會帶來每年大約數百千萬的資本運作,這也會增加整個鏈的價值。我們會有技術委員會,這里會有規則的制定,也會有完全分離的法律實體,他們只有合約達成后,才會推進一個項目。
關于Kusama
Kusama是一個剛發展的,不太穩定的測試網,但它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測試網。就像是早期煤礦工人到地下前,會先放一只金絲雀進去,看看它會不會中毒,Kusama對于Polkadot就是這樣的作用。
實際上在以太坊在2015年也有這樣一個測試網,一方面來看它是成功的,確實有很多開發者在上面做測試。但另一方面,那些不被你了解的危險才是真正的危險。因此我們會鼓勵人們真正去使用Kusama,以獲得激勵,讓他們能得到真正的Polkadot代幣DOT。而他們可以做的就是對Kusama發起攻擊,獲得這些代幣。
總而言之,Kusama有這樣一些作用:
1.以真實的、非設定的方式測試并確保Polkadot主網的經濟安全性;
2.用于準備驗證人、平行鏈和生態工具的開發者網絡;
3.長期而言,成為類似LTC之于BTC的Polkadot試驗臺,用于檢驗有風險的新協議和運行時功能。
Kusama復制主網DOT分布,并采用與主網相同的通證模型;Kusama與Polkadot主網完全分開,不會演進成為主網;Kusama沒有中心停止開關;已規劃Kusama連接Polkadot主網的網關;Kusama是社區引領的網絡,與Polkadot主網平行。
大家參與Kusama NPoS Staking,可以獲得更多KSMA,我們初步計劃預留1%的DOT,也就是10萬個DOTs ,用于網關上線后1:100兌換KSMA。還可以嘗試鏈上治理,比如提案、投票,成為理事會成員。更有趣的是,可以使用Cumulus模塊幫助基于Substrate開發的平行鏈接入。跨鏈消息即將可用,也會有平行鏈插槽的拍賣和眾籌。
Kusama即將上線,相信混亂將不期而遇,我們也希望知曉它會遇到的一系列漏洞。但請注意,作為是一個試驗性的預發布網絡,仍需4-6個月,驗證安全、修復缺陷、優化、審計,polkadot主網才會上線,預計會在今年年底。
關鍵詞: Kusama 中國Polkadot 中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