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看到一篇文章,來自于北大社會學博士姜汝祥,標題是《區塊鏈時代,請集體關注海爾》,這篇文章高度贊揚了海爾CEO張瑞敏對海爾的改
去年,我看到一篇文章,來自于北大社會學博士姜汝祥,標題是《區塊鏈時代,請集體關注海爾》,這篇文章高度贊揚了海爾CEO張瑞敏對海爾的改革,并表示“海爾將是區塊鏈時代的最偉大的公司。”
這讓我對海爾產生了莫大的興趣。要知道,海爾尚未對外發布區塊鏈白皮書,也沒有公開宣講有關區塊鏈的任何戰略,將其捧到如此高的位置,是否有些夸大其詞呢?
實際上,海爾很早就開始實踐平臺型企業的轉型,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張瑞敏在2005年提出的“人單合一”。“人”指的是“員工”,“單”指的是“用戶”,意思是員工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時候,可以得到價值的分享,這和區塊鏈倡導的思想不謀而合。
近日,巴比特專訪了海創鏈CEO張弢(tāo),他告訴巴比特,海爾集團從事區塊鏈研究的主要是兩個部門,一是海爾集團的IT部門,負責底層技術研發。二是海創鏈,負責提供生態鏈的應用解決方案,海創鏈正是海爾集團內部孵化的公司。
張弢介紹到:“我們有幾個場景會用到區塊鏈,一是食聯網,由海爾冰箱主導,二是衣聯網,由海爾洗衣機主導,這兩個已經著手在做了。三是血聯網,血站在運輸血液的過程中,可能會用到海爾醫療冷柜,我們會把溯源應用添加進去。”
接下來,我們就以“食聯網”和“衣聯網”為案例,詳細介紹海爾對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嘗試。
食聯網——農產品溯源系統
食聯網,是由海爾冰箱主導的,未來的冰箱一定都是智能的,會有很多傳感器、攝像頭,還會有屏幕,可以進行人機對話。因此,海爾認為,冰箱可以作為食聯網的銷售終端和交互終端。
在COSMOPlat農業物聯網生態平臺基礎上,通過區塊鏈將農產品溯源生態系統鏈接起來,構成農產品從種植管理、加工、物流配送、銷售、數據分析等環節的完整信息鏈。
在農產品種植管理環節,通過物聯網采集種植區原始信息,將農作物種植信息上鏈存儲;在農產品加工環節,將農產品包裝過程信息存儲,農產品合格證信息上鏈;在物流配送環節,農產品運輸過程可實時追溯;在消費終端,每個產品都有編碼,每件貨物產地、合格信息都有源可查。
張弢告訴巴比特,海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食聯網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食材溯源,我們已經開始做了,就是上面所描述的那部分。
第二個階段是各食材廠商能否基于區塊鏈技術去分配價值。未來冰箱可能變成一個銷售終端,或者用戶交互終端。很多人的購買行為未必基于互聯網電商,而是直接通過他們家的冰箱來解決。我們在想有沒有可能將不同食材廠商的客戶打通,互相推薦客戶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收益分配,讓B端更融合,讓生態更繁榮。
第三個階段是C端用戶數據的保護,用戶與設備交互或者交易的數據,我們希望用區塊鏈技術對它進行加密確權,讓用戶數據真正成為他自己的,而不是像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拿著我們數據去變現,用戶得不到任何好處。”
在海爾的構想中,食聯網和傳統溯源相比的最大優勢,就是食品行業鏈條的真正閉環。海爾智慧冰箱作為終端,能夠完全掌控食品在家庭中的生命周期。區塊鏈為食聯網帶來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
1.B端溯源鏈數據:激活農畜業大數據的沉睡價值,帶來一種新型的數據協作模式,可以實現近乎零信任成本的生態聯盟成員擴張,因為大家只要信任區塊鏈即可。
2.促進精細化食材全流程:區塊鏈對全流程再次規范化的切分,將LOT系統融合進來,帶來更為豐富的食材畫像,將倒推農畜業的改革和進化。
3.C端增值:通過冰箱中樞產生豐富的行為數據,涉及健康、美食、習慣等極為關鍵的用戶畫像,以此來做更精準的食材推薦,帶來生態收入。還可以在用戶授權下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功能產生數據價值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由海爾食聯網向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IEEE)提報的《食聯網系列標準》去年10月已經通過立項審核,進入實質性的標準提案制定階段。張弢表示,標準的制定大致需要3年,但通過后,就將是國際認可的標準。
衣聯網——增值分享體系
衣聯網是海爾洗衣機主導的,基于人單合一+區塊鏈,搭建人人創客的用戶付薪模式。
“我們的服裝上都有洗標,會標明它的成分。實際上我們洗衣機也做了智能化結構,你把衣服丟在里面,馬上就能識別出來這個衣服的質地,被洗過多少次,推薦什么樣的洗衣液,用量多少。這些場景應該保護起來,加密上鏈。
同時,可以打通生態的銷售。比如海爾洗衣機的用戶也可能是服裝的用戶。用戶可不可以購買洗衣機時獲得一些積分,用這個積分去購買一些品牌的衣服就可以打折或者獲得一些用戶的權益,這套經濟激勵模型也會想到用區塊鏈來實現。” 張弢介紹到。
4月1日,在2019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現場,COSMOPlat發布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衣物溯源體系。衣物溯源體系讓每件衣服有了專屬“身份證”,并將RFID標簽和二維碼標簽合二為一,和服裝進行唯一綁定:
一方面,用戶可以實時獲取產品信息,包括服裝的原材料追溯、工藝、設計等等,讓用戶穿得安心。
另一方面,這個身份證也可以成為服裝品牌的“名片”,向用戶展示每件服裝背后的設計、生產、銷售的全部流程,為服裝企業真實可信的品牌做背書。
COSMOPlat:區塊鏈賦能工業互聯網
在以上的案例中,我們提到了一個系統,就是COSMOPlat,這是海爾在工信部指導下,搭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爾認為,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存在著四大結合點:
一是在物的身份標示:工業互聯網中,IOT終端設備很多,區塊鏈可用來解決這些設備的可信度。
二是在數據安全互通: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儲安全成本低,在保障工業數據安全的同時,又能有效解決數據孤島問題。
三是生產環節管理,在工業生產節點上,應用區塊鏈技術對于質量的管控追溯,包括交易的資金流、物流,都是十分可靠的。
四是工業流程提效:區塊鏈分布式系統這種可信、安全的技術,可以提高供應鏈體系生產效率,提升協同效率。
區塊鏈+物聯網帶來的未來想象
采訪中,除了介紹海爾已經開始著手的區塊鏈應用,張弢還和我們暢想了未來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他表示,物聯網+區塊鏈可以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未來可能我們眼睛能看見的東西全部是智能化的硬件設備,包括冰箱、電視、洗衣機、熱水器。那么這些智能化硬件設備如何管理?如何存儲?如何交互?還用現在的這套網絡架構嗎?
“首先,人與人的溝通是點對點的,硬件設備的溝通也應該是點對點的,比如你的車和空調交互起來,當你的車進小區時,空調就自動打開了。
其次,這些硬件設備自帶存儲,家里冰箱、洗衣機的內存肯定是富余的,空閑著不用就很浪費,那么可以用它們來做存儲和計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邊緣計算,這樣的效率肯定高于一個中心化的計算中心。
最后,這些硬件設備很可能不依托于現在互聯網的TCP/IP協議,而跑在一個分布式網絡上。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底層架構,是一個網絡協議。到時候應用跑在區塊鏈上,就像是現在的DAPP,和互聯網沒有任何交集。”
這一天何時能夠到來,張弢不敢妄下結論,但他指出,推進區塊鏈落地的關鍵有三點,一是你構建了一個生態,到底能不能讓生態里的企業都獲得價值,都變得更好;二是如何讓生態企業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有吸引力,這是非常關鍵的;三是做這件事,資源整合能力要特別強,一般的小企業會比較困難。
基于這樣的判斷,張弢認為,區塊鏈行業的原生企業大多是初創公司,技術可能很厲害,但整合資源的能力就比較欠缺,另一方面,很多有整合能力的企業,又不愿意牽頭。而海爾剛好有這樣的機制,讓員工成立創業公司去實踐。
海爾在傳統領域已經是個巨頭了,我很好奇,它真的不介意被去中心化嗎?張弢回應到:“我們的人人創客本身就是一種去中心化。我做了海創鏈,海爾集團無論是從資源還是資金方面都給了我很大支持。海爾不是那種互聯網企業,它還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不會去做流量控制這種事情 ,它更愿意是把平臺做得更大,大家在里面一起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