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區塊鏈參考架構的國家標準正在編寫中,將于今年年底報批。4月10日,據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報道,在2019中國國際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大
“有關區塊鏈參考架構的國家標準正在編寫中,將于今年年底報批。”
4月10日,據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報道,在“2019中國國際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大會”上,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透露,預計國內將于年底發布區塊鏈標準化定義,將對區塊、區塊鏈、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給出相應的標準定義。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創建于 1963 年,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事業單位,同時也是國家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的基礎性、公益性、綜合性研究機構。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官網顯示,目前其已完成了云計算、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智慧城市 ICT、IT 治理等的標準化研究。
而標準根據不同的分類角度有多種不同的類別,如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多個種類。
就“國內將于年底發布區塊鏈標準化定義”的消息,Odaily星球日報向李鳴本人進行核實,李鳴回應稱,該報道中提及的年底發布國內區塊鏈標準化定義說法為誤讀。
李鳴向 Odaily星球日報獨家透露:
有關區塊鏈和分布式技術術語的國際標準可能在今年年底發布,主要闡述區塊鏈的基本概念。
而國家標準方面目前有一個立項標準,名為區塊鏈參考架構,該標準將主要涉及到區塊鏈系統里面的基本功能組件,對區塊鏈系統應該具備哪些功能、組件進行標準定義。
國家標準目前正在編寫當中,并將于今年年底報批。
巧的是,同在今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其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中也透露了人民銀行正在研究制定區塊鏈等標準規范:
人民銀行也在積極研究制定大數據、區塊鏈、開放銀行等標準規范,進一步引導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
統一的區塊鏈行業標準會能有什么用?又會如何影響區塊鏈行業?
在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的報道中,該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闡述了有關區塊鏈行業標準化的觀點:
區塊鏈標準化應是基礎性、通用性的標準,要給出數據格式要求,統一區塊鏈產業需求。
分析師肖磊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對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技術對接和全網互聯,而非設立一個區塊鏈發展的具體標準,所以這個標準更多的是從安全透明和交互的角度去考慮,在具體發展方向上不會做出更多限制。
隨著主要金融機構的參與,以及更多技術的不斷升級,區塊鏈信息服務也正在覆蓋越來越多的行業。而伴隨著發展,區塊鏈帶來的利益也越來越大,制定標準和規則,也可能帶來比較大的原始利益。
“在很多新興的技術層面,美國等發達國家是制定標準的先驅,從而也獲得了巨額的原始收益。所以在區塊鏈領域,中國也希望能夠用更高的標準制定,以及更早的市場成熟度,來爭奪未來在整個全球區塊鏈行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肖磊這樣解析。
在標準出現之前,區塊鏈和多數早期技術一樣,經歷了很長的野蠻生長期,而伴區塊鏈應用不斷進步、逐步走向主流,監管也在不斷探索、理解區塊鏈行業。
對于標準的制定帶來的影響,肖磊認為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短期由于此前的無序發展,很多區塊鏈信息服務可能不會滿足標準要求,面臨修改或退出。但長期看標準制定是一個方向,有利于更大規模,尤其是金融機構等重量級企業介入,對市場將會有本質性的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