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順義城市化進程加快,近兩年該區每年約有2000余戶老舊房屋家庭通過棚改改善居住條件,因數量大、投資多、風險高、周期長,給棚改項目工
隨著順義城市化進程加快,近兩年該區每年約有2000余戶老舊房屋家庭通過棚改改善居住條件,因數量大、投資多、風險高、周期長,給棚改項目工作帶來了一系列難題,為解決這些難題,順義區住建委近日上線“棚改項目全生命周期智慧監管信息平臺”,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讓棚改項目更規范、更高效、更安全。其中“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棚改項目文件數據不可篡改和偽造,有效解決棚改項目政府和老百姓最關心的資金安全問題。
“我們區棚戶區改造集中在2017年和2018年,每年都是2000多戶,較往年數量翻了幾倍,工作量陡增,上門征收、簽約就夠忙活了,還要花大量的時間整理查找材料、協調各方會議。”順義區棚改辦負責人介紹,一是投資額度大,資金動輒幾十億上百億,都是老百姓拆遷補償、征地、安置房建設的錢,資金管控難,風險也高,一旦出了問題,損失挽回難;二是參與單位多,從區到鎮到村,開發公司、建設公司、咨詢公司、金融公司等合一塊,得有幾十家,時間成本高、統籌協調難;三是從啟動到項目完結,快的兩三年,慢的五六年,過程中檔案文件散落在各參建單位,收集管理難度自然不小;最后就是數據指標多,很多時候因資料查找費時費力,很多有價值的指標分析就擱置了,導致數據利用難。
“棚改項目全生命周期智慧監管信息平臺”正是針對這些難題定制開發,平臺囊括了政策匯編、公告管理、項目文件、會議資料、合同管理、參建單位管理、安置查詢、報表輸出、數據分析等多個子系統,以目前正在進行的李遂鎮柳各莊村棚改項目為例,進入平臺,項目基本情況,實施進度和投資情況一目了然,項目實施方案、進度計劃、文件、合同、規劃圖、進展圖、會議資料、成員等多維度精細化管理。“以前區領導要了解某個項目,需要組織一次專題會,現在除非特別必要,可以直接進入平臺實時查看,減少了開會的頻次,而且平臺有預警功能,實施動態監控項目投資和進度,哪個環節逾期或者超標了,系統會自動發出提醒預警,督促項目合理控制投資按期推進。”負責人說,平臺大數據分析功能隨時對比不同時間或不同項目的經濟指標和技術指標,對超標項目進行重點監管分析。“實現全區項目保持統一標準,確保每一位搬遷戶的利益,將錢用在刀刃上。”
平臺的上線,對棚改項目管理方而言,節省了時間,所有資料、文件查找一鍵輸入即可找到,而且項目分類清晰,資金管控明晰、安全,數據自動分析各類報表輸出準確高效,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前項目開會決策著急要數據,又不能及時統計出數據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參建單位而言,享受到了“讓信息多跑路”的便利,電子公文在系統提交,遞送材料不用來回跑,高效節能,綠色環保,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之一。
該平臺運用了當前最新的“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存證、時間戳記錄,讓每一個行為的時間點有據可查。系統所有上傳文件、資料、簽字及資金去向,都進行了原始記錄,可信的時間戳記錄可以用來證明文件數據的真實性,之后每一次存取、變動等行為都會有記錄,將永久地存儲在區塊鏈上,防止文件數據被篡改。這有效保障了棚改項目材料真實性、準確性,也讓棚改更加公正透明,讓老百姓拆得放心,搬得放心,如有疑問,多年以后都有據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