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加密貨幣牛市的終結,ICO的迅速崩潰以及企業級區塊鏈炒作的失敗都讓2018年成為了極具挑戰性的一年,對于加密貨幣領域的很多初創公司
2017年加密貨幣牛市的終結,ICO的迅速崩潰以及企業級區塊鏈炒作的失敗都讓2018年成為了極具挑戰性的一年,對于加密貨幣領域的很多初創公司來說更是如此。英國的一份新報告量化了這些初創公司的發展現狀。
區塊鏈公司破產率增至144%
2017年,加密貨幣價格的暴漲吸引了大量的創業者,而不幸的是,其中有些人是騙子。他們想要通過發起ICO來利用經驗不足的加密貨幣投資者,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打算推出任何產品,甚至沒有一個可行的商業計劃。
還有人給公司名字加上“區塊鏈”一詞來欺騙股民,或者對外宣稱一些根本不需要區塊鏈的業務開始用上了這項技術,只是為了趁機牟利。伴隨著這些趨勢的終結,很多初創公司宣告破產。
英國的Sky News發現,今年至少有340家與加密貨幣或區塊鏈有關的公司停業了。該機構通過對公開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這一調查結果。
相比2017年破產的139家英國區塊鏈公司,今年這一數字實現了144%的增長。該數據證明了2017年成立的區塊鏈公司超過了200家,其中60%在今年6月和11月之間破產。
都是比特幣的鍋?
另一方面,今年新注冊的區塊鏈公司數量依然在不斷增加,僅僅11月就達到了817家,這就意味著市場本身依然在不斷擴張。然而,報告指出,與前一批已經倒閉的區塊鏈公司相比,這些新成立的公司的發展速度明顯放慢了。
而在這場“災難”中得以幸存的公司之中,有超過50家抹去了公司名稱中的“區塊鏈”或“加密貨幣”等關鍵詞。
導致這一現象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呢?該報告并未考慮到區塊鏈商業生態的多變性,反而認為都是比特幣的鍋。報告指出,由于比特幣價格的下跌,破產的公司數量就越來越多。
為了進一步夸大事實,報告還提到在英國,成百上千個比特幣投資者受到了傷害,有些人失去了自己的房子,甚至婚姻,但并未有具體事例支撐。
與此同時,主流媒體也在大肆報道全球股市的崩盤。FAANG(科技巨頭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以及谷歌)股價已經縮水超1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