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共治是一種協作方式。用自組織的架構取代了傳統體系中的定義、分配工作的分層規劃過程。包括采用動態的角色分配,而不是傳統的固定職銜
全體共治是一種協作方式。用自組織的架構取代了傳統體系中的定義、分配工作的分層規劃過程。包括采用動態的角色分配,而不是傳統的固定職銜;分布式的,而不是委任的權利;透明化的規則,而不是辦公室政治;快速的疊架而不是大規模的重構。這些描述都是用于區塊鏈的工作機制。全體共治公司的組織結構、創造價值的方式以及他管理自身的方法不僅于傳統公司是不同的,與典型的互聯網公司也是不一樣的。
區塊鏈是未來的互聯網,互聯網的未來。在新的互聯網時代,如果想讓公司繼續存活下去,就必須做出改進,特別是舍棄那種基于“命令與控制”的層級化結構。我認為這種架構是不適用于這個由網絡連通的世界的。即使在今天,互聯網將世界連接在一起,讓我們的溝通變得更快速更方便了,但層級化的結構還是存在的。用區塊鏈實現全體共治的結構與此結構不同,這是一個由點對點組成的公司,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并作出決定。人們參與的程度越高,公司繁榮的程度越高。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全體共治公司的成員可以選擇工作的任務,并沒有自上而下的任務。他們盡可能地進行資源的共享,包括軟件部件的共享。他們組建小而敏捷的團隊,他們有即時的、開放的和豐富的溝通交流。成員們選擇在2-5個項目中工作。其中一個人看到某項工作需要完成,他就會投入進去,根據他適合擔任的角色或多或少地驅動其往一個有價值的方向發展。他們經常討論各種事情,所以人們對很多可能會被推動向前的事情都有一定的了解,不過這些事情經常在變化。敏捷意味著你需要動態調整你的優先級。他們將自己視為緊密協作的企業家角色的集體。在某個階段可能需要表明真的需要完成某件事情了,如果沒有人挺身而出攬下這個工作,那么就要為了這個角色先招聘一些人,或鼓勵內部的人員去負責這件事,不過總體來說每一個人都是能夠自我管理的。
這里最適合的標語是敏捷,開放和共識。先識別出需要完成的工作,在熱切并有能力完成該任務的人群中分發工作量,并就他們的角色、責任、補償等問題達成共識,然后將這些權利歸納成明確的、細節的、清晰的、自我執行的協議。一些協議是根據績效進行支付的,達到什么樣的業績就支付多少薪水;而其他的一些協議的賞金則與項目進度相關。這些賞金會取決于項目完成的程度,如書寫一行代碼,如果代碼通過了測試,該賞金就會自動被釋放。所有的事情都能在臺面上進行,而且是足夠透明的。激勵機制是明確的,可細分的。團隊可以自由地進行溝通,擁有創新意識,并根據這些預期適應情況的變化。
企業老板們應該為區塊鏈技術感到興奮,因為這項技術發起的創新潮流或許是前所未有的。舉個例子來說:億書公司的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杰出的企業更杰出,億書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分發網絡可以為優秀的企業快速搭建基于區塊鏈的互聯網應用與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數據存證、流程優化、智能控制、金融結算等技術服務,幫助企業向組織自治進化,從而解決企業痛點,提高公司整體運行效率。
與現有的大公司不同的是,億書不需要用品牌來彰顯其可信性。而是通過將他們的源代碼免費公開,并與網絡中的每一個參與者分享權力,使用共識機制以確保正直性,并在區塊鏈上公開的運行業務。這些技術為那些夢想破滅和被剝削的人群帶來了新的希望。因此,區塊鏈技術還是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高效的方法,不僅能消除中介成本,還能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將公司變成網絡,將經濟權力分散開去,最終促進財富的創造和塑造一個更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