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加密貨幣市場經歷過一段價格暴漲的美妙時光,而后便陷入沉寂,一度漲勢喜人的比特幣,在最近低谷中的價格還不及歷史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加密貨幣市場經歷過一段價格暴漲的美妙時光,而后便陷入沉寂,一度漲勢喜人的比特幣,在最近低谷中的價格還不及歷史最高峰的三分之一。當然,本周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利好,據行情顯示,今日比特幣價格達8884.93美元,漲幅6.82%。
盡管往昔未復,數字貨幣的信徒們仍未喪失信心,因為即便是眼下,各種加密貨幣的價格表現仍要好于2016年。同時,機構投資者們的興趣仍然很強烈,他們還在念念不忘地想要搞清加密貨幣背后的秘密。
最新一個加入該行列的是巴克萊銀行,在其最新發布的年度報告Equity Gilt Study 2018中,它用大量的篇幅陳述了包括加密技術在內的創新性科技給經濟和金融帶來的影響。而加密技術在其看來,是“一個仍在尋找自身漏洞的解決方案”。
在報告中,巴克萊銀行特別列舉了加密技術面臨的四大挑戰。
第一是信任。在大多數國家,消費者和企業往往對本國發行的貨幣更有信心;第二是主權;由于有避稅和喪失金融管控權的可能,大部分的政府及其央行都巴不得私有的加密貨幣從他們眼前趕緊消失;第三是隱私,盡管加密貨幣可以被匿名使用,但是匿名也因此意味著相較于現金而言,它的可靠性更低,因為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會存儲所有交易記錄,如果一個賬戶被黑,用戶的所有交易歷史記錄都會被曝光;第四是不可逆性,因為區塊鏈存儲交易記錄的操作是不可逆的,所以一旦一項交易被記錄,就算是發生了錯誤或是欺詐,該交易也不可能再被回溯進行修正。
不過,眼下對于加密貨幣而言,最大的問題在于,現有的其他替代性方案運行都很良好。人們可以很輕易地進行瞬時交易和轉賬,為什么要轉用加密貨幣呢?
所以,對于數字貨幣的新入局者而言,誘惑力何在?私有的加密貨幣在某些社會環境中可能具有吸引力,比如信用水平較低,或是該地政府由于種種原因——如戰亂、權力真空狀態——不愿意或是沒有能力提供可靠的交易手段。巴克萊銀行也建議,在一些缺乏投資機會的國家,“加密貨幣或許是拯救其國內資產的又一種方式”。
上述這些條件沒有一項可以應用到發達國家當中,不過倒是可以考慮在新興市場里進行運用。在發展中國家,某些犯罪分子可能對加密貨幣有所需求(盡管他們現在還是更傾向于使用現金)。巴克萊銀行估計,在那些低信用國家和犯罪市場中,加密貨幣的最大總價值可達到6600億-7800億美元,接近于2018年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價值總額。
最大價值(maximum value)并不等同于公允價值(fair value)。調查顯示,大多數比特幣的購買者將其視作一種投資。在美國擁有比特幣的人群中,僅僅有8%將其用作購買或者支付。這說明,購買加密貨幣的最大動機其實是投機,這也解釋了為何加密貨幣的價格在近期出現了大起大落,這和此前的荷蘭郁金香泡沫、互聯網泡沫如出一轍。
病毒式暴漲已終結?
巴克萊銀行的這一分析模型完美闡釋了比特幣價格跌宕起伏的歷史。同時它也表明,加密貨幣價值的遠景不容樂觀。畢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過去幾個月市場最瘋狂的時候買入的資產。未來,有些人可能還會通過差額交易或是某種形式的賭博方式繼續冒險買入,但這樣的冒險必定不會讓他們如期望般大富大貴,反倒會使他們蒙受更多的損失。也有一些人正積極地賣出他們的資產。不過,既然加密貨幣不再是一種投機方式,新入局的買家們也很難再受其誘惑。
投機泡沫很難通過建模的方式進行分析——你如何能夠找到一種理性的方式去評估非理性的行為?但巴克萊銀行巧妙地運用傳染病進行類比。一個泡沫起始于一小群資產擁有者(被感染者)。由于看到了價格增長、擔心自己會因此錯過,一群新買家入局(被傳染)。但大部分人還是對此免疫且絕不會屈服。
買家們通過結合現時價格以及近期價格走勢進行推斷,預估他們期望的目標價值(target value)。價格增長愈快,投資者的期望就愈高,傳染擴散得也就愈快。最終,市場的潛在參與者全部入局,價格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一旦價格開始下落,這些資產擁有者就對收益前景失去信心,進而開始售出資產。此前的一時風靡最終風消云散。
這些都是好事情。或許區塊鏈最終會被證明在其他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對資產交易進行記錄。但是,如果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在其不斷上漲的價格上,那像這樣富有潛力的創新技術,其真正的潛力一定會被人忽視。加密貨幣的狂熱終將煙消云散。
關鍵詞: 巴克萊銀行